2021-03-10 17:24:05 来源: 阅读:-
“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继去年提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5G发展再提出新要求。
5G正式商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上海移动深入实施“5G+”计划,截至2020年底,独立完成5G室外基站建设超过1.3万个,5G室内小站超过3万个,面向垂直领域打造5G行业应用“样板房”,以“新基建、新连接、新体验”,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
铸强新基建引擎,支撑长三角经济可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力建议,紧紧把握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五纵三横”新特征新机遇,加快5G新基建,建设好信息“高速”,推进数智化转型,运营好信息“高铁”,加速信息技术和数据两大新要素运用,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在新基建中率先发力,与更高质量一体化齐头并进,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带来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加快推动新基建,既能为当前长三角经济稳增长、保就业提供强劲动力,又能铸造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支撑长三角经济可持续的繁荣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陈力代表提出,建议加快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为长三角区域带来经济发展新动能,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内驱力。
建议具体包括六大内容,一是强化长三角新基建统筹协调,积极探索长三角区域的重点新基建领域的“法治一体化”,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在新基建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中枢”作用,同时重视新基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及长三角区域新基建的建设后评估工作。二是健全长三角新基建共建共享常态化机制。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积极研究并联合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在数据管理方面,建议建立长三角领域信息资源共建工作机制。三是加强长三角新基建资金政策引导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解决新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四是促进长三角新基建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打造产业新生态,助推长三角产业升级。五是提升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从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鼓励支持安全企业技术能力升级、健全安全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六是提升长三角新基建创新能力,包括加快5G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加强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创新环境等。
新基建赋能数智化,服务上海发挥长三角一体化“龙头”作用
树牢“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区域正以更开放的身姿向世界招手,递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作为长三角通信行业“主力军”之一,上海移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深化落实上海“新基建”规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速释放一体化发展的巨大潜能,助力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服务长三角区域走好一条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之路。
依托高品质5G网络,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成为长三角智能化“海空”枢纽一张闪亮名片。上海移动率先完成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和深水港物流园区5G网络连续覆盖,通过与合作伙伴协同研发、深入测试,智能重卡实现多车编队出行,5G V2X车路协同首次落地,洋山深水港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智能驾驶”的智慧港口,进一步巩固了长三角航运对接全球的“开放龙头”地位。
在临港园区,上海移动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综合数据枢纽。2015年,上海移动临港园区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工动土,描绘世界级信息通信枢纽蓝图。2018年,上海移动临港园区数据中心一期正式投产,集绿色、高端、存算为一体,助力上海构建高效的高性能计算体系。2019年,临港园区NCP海缆首条专线正式开通交付,为重要客户提速跨境合作,增效产业融通。如今,上海移动临港园区继续大步向前,数据中心二期已通过“上海市优质结构”验收,投产后将提供超过一期2倍的机架空间。
“新基建”助力长三角“城市治理一体化”,服务超大城市防疫保障工作。长三角三省一市现已建立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率先实现健康码全覆盖,上海移动积极依托“5G+AICDE”整合线上线下各类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资源,助力上海“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App、“随申码”服务迅速上线、高效运行,助力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去年10月,长三角(上海)互联网医院正式运行,基于朱家角人民医院,辐射长三角示范区,上海移动为朱家角人民医院搭建5G网络,实现5G超声波机器人、5G远程医疗协同等应用,助力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健康服务能级。
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陈力代表还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议案,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法治基础。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来袭,党和国家果断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急防控模式,取得了战略性重大胜利,充分彰显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势。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今年对作为应急管理基础法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修改完善,不仅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求,也对推动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力代表立足当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建议尽快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对该法修改的关键问题进行聚焦并深入探讨,实现“一次性危机处理”向“可持续治理”转化,帮助我们实现应急防控理念提升、优化应急体制与机制,从而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法治基础。修订重点包括:1. 明确相关法律条款适用的协调与竞合;2.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体制度建设;3.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制度建设;4. 增加应急管理中的权利克减规定。